传说与自然之路
韩国国家遗产访问路线十条道路游记


序幕 / 离开的路还Hayeong(离开的路还很多)
我过着职业旅行家的生活。无论境遇如何,总是要离开或准备好离开的生活状态。对我来说,日常生活总是这两者之一。幸好我还年轻气盛,精力充沛,这并不是什么坏事。虽然不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,未来会如何发展,但如果曾经担心过这一点,或许我一开始就不会踏上这条路。
总之,今年我又一次游历世界,最终回到了韩国。到现在大约已经一个多月了吧?我久违地躺在自己的房间地板上,本想着暂时休息一下,重新充电,没想到却突然接下了《国家遗产十条路旅行记》的连载任务。
我本以为只有十条路,可以悠哉悠哉地走完,但仔细一看,每条路上都有六七个地方需要走,而且分布在韩国的锦绣河山各处。幸好我角落里丢着的背包还没动,真是幸运啊,于是开始考虑慢慢准备行装。
那应该先去哪条路呢?我细细观察了十条路线的地图。
“挑选旅行地时,您通常依据什么标准呢?”回想起来,我确实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。面对重复的问题,不由得形成了一个标准答案,而我的回答总是:“我首先考虑的是,这里的风景与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有多么不同。”
随着旅行次数的增加,离别对我而言变得稀松平常。因此,我在旅行中最看重的是,能否真正感受到那份“远离”的感觉。不仅仅是身体的远行,心灵也要随之远航。或许可以说,我追求的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“摆脱束缚”的旅行。
所以,对我来说,济州岛无疑是揭开这段漫长旅行序幕的最佳起点。作为一个在首尔出生长大的人,每次去济州岛都让我感到开心和期待。即使已经去了无数次,每次的感受依然如初。每当我从飞机上下来,走出机场,看到椰子树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色时,便立刻感觉自己已经“离开”了。
这次也和往常一样。我背起背包,走出机场,迎接我的是济州强劲的风。天空如普鲁士蓝般澄澈。原本躺在房间里想着重新充电的心情顿时被唤醒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活力。
有这样清新的开端,尽情远行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。接下来按照济州话还有‘hayeong(很多)’的路要走,但又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前行呢?
世上没有什么比一个充满期待的开始更让人心旷神怡的了。我径直向东出发。

这次我探访了位于济州岛东部的城山日出峰,这可是所有热爱济州岛的人必去的顶级景点。
就像去罗马的人都会去看斗兽场,去巴黎的人都会寻找埃菲尔铁塔一样,一提到济州岛,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“城山日出峰”。从小到大,我早已耳熟能详。甚至有人说:“如果没有登上城山日出峰,那你根本算不上真正去过济州岛。”
有时我会忍不住想对这种极其有名的地方产生反感。“哼,我才不是那种被所谓‘游客义务’牵着鼻子走的人”,我总想着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,虽然这确实显得不太成熟。
但就连我还是多次登上了城山日出峰。第一次是在修学旅行时,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,拖着步伐慢慢爬上去,后来则当作锻炼,自愿再次攀登。每次我都默默地想:“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顶级景点,它的美确实让人不得不心悦诚服。”
但即便如此,我还是不甘心完全服输,总想着:“如果真要说去过济州岛,起码要挑战一次白鹿潭(汉拿山的火口湖)。”也许正是因为白鹿潭难以攀登,所以城山日出峰才成为“济州岛象征性景点”的代表。
登上城山日出峰时,映入眼帘的是台阶旁耸立的“灯檠石”。传说这块石头曾是某位奶奶缝纫时放灯盏的基座。你可能会想:“这么大的石头上怎么能放灯盏呢?”但据说这位奶奶的身高高得吓人。
这位奶奶的名字叫“Seolmundae奶奶”(Seolmundae Halmang)(济州岛的创世女神),是济州岛的传说人物。她到底有多高呢?据说她躺下时以汉拿山为枕头,双腿伸展,脚尖正好跨过济州岛前海的“Gwantal岛”。从地图上估算,这段距离大约有40公里。传说“Seolmundae奶奶”每天都会在灯影石上点灯缝制衣物,她虽然只有一件衣服,但这件衣服竟然恰好合身,这本身就像个传说。
登上城山日出峰的顶峰,四周视野开阔,令人神清气爽。面对广阔的风景,我也仿佛化身为巨人。
无论如何,游览济州岛时,如果你追随着“Seolmundae奶奶”的传说,会发现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。毕竟,传说中正是“Seolmundae奶奶”用泥土建造了济州岛。她从陆地上取土,用裙子盛着,堆积成了一座岛。再深的海水也不过齐膝,所以她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一壮举。
最后,她把岛上剩下的泥土全都撒了下来,形成了汉拿山。只不过这座山太高太尖,坐着不舒服,于是她折断了山顶,随手一扔,远远地甩了出去。就这样,形成了如今的白鹿潭。
那么,问题来了:“Seolmundae奶奶”随手扔出去的那座山峰,究竟去了哪里呢?
我从山顶下来,驾车向西南海岸行驶,寻找那座山峰。

济州岛有三座被称为“三大名山”的山。一个是位于中心的汉拿山,一个是东边的城山日出峰,最后一个是位于西南端的名山——山房山。据说山房山是汉拿山的山峰被折断后甩出去形成的。
越过西归浦市,向西驶去,远远便可望见山房山那雄伟壮丽的身姿。从这里开始,我再也不需要导航了。山房山独自耸立于平坦的地形上,只需顺着它的方向前行。
山房山与汉拿山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下来,是因为它巧妙地符合了许多条件。首先,白鹿潭的直径与山房山的周长几乎完美吻合,汉拿山顶的岩石材质与山房山相同,都是粗面岩。更何况,山房山的形状像一座没有火山口的钟,因此看起来就像可以完美地填补汉拿山的空缺。
我进入山房山的售票处,沿着步道缓缓攀登。山房山因半山腰的熔岩洞窟“山房窟”而得名,步道的尽头便是这个山洞。洞内供奉着一尊佛像,因此自古以来这里被称为“山房窟寺”。
步道通向山房窟寺,这是步道的终点。山房山的岩壁上生长着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珍稀植物。为了保护山房山的文化遗产价值以及这些珍贵的岩壁植物地带,除这一区域外,山房山的其他部分被禁止进入,以确保对这些植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。
沿着台阶攀登,回头望去,龙头海岸的美丽风景尽收眼底。那如波浪般优雅弯曲的线条,使人毫不怀疑为什么这里被称为“龙头海岸”。它就像一条从山房山脚蜿蜒而出的充满活力的龙。
不久,我便到达了海拔约150米的山房窟寺。
山房窟寺的最上端供奉着一尊石佛坐像,正面俯瞰大海。洞窟虽然不大,但洞顶的岩石间滴落的水珠,滴答作响,仿佛唤醒了洞内的宁静。那声音听起来格外神圣灵验,果然这就是“山房德的眼泪”。
传说山房德是天上的仙女,来到人间嫁给了樵夫Goseongmok。然而,大多数传说的结局往往不是圆满的,而是充满悲伤或哀婉的深情。
当地的一位官员迷上了她的美貌,强行将罪名推卸给她的丈夫,使两人分离。感到愤怒的山房德来到山房窟寺,痛哭了几天,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因此,从洞顶滴落的水珠,被称为“山房德的眼泪”。
在远处的大海彼岸,清晰可见被悬崖环绕的松岳山。再往后,是形似鳐鱼的加波岛,最后则是大韩民国最南端的岛屿马罗岛。
事实上,马罗岛正是我下一段旅程的目的地。即使远远望去,它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见。当我从山房山下来,来到海岸时,发现海浪非常汹涌。我心想,坐船出行恐怕会非常辛苦,然而并没有机会体验这些辛苦了——当天所有的渡船都取消了。
不过,我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感到失望或沮丧。或许这么说有些傲慢,但我可以坦然地承认,长时间的旅行让我培养了面对意外情况的韧性。我总是把旅行当作寻找偶然的旅程。
幸运的是,在济州岛,风越大,浪越高的地方也有不少。

柱状节理并不是我常常去的地方。济州岛的碧蓝海景随处可见,至于那前方的六角形奇岩怪石,看上去也只有几次让我觉得“嗯,还挺神奇的”。
但如果风很大,海浪很猛烈,那么柱状节理台就一定值得一看。这样的日子里,柱状节理露出它隐藏的利爪,就像一只猛兽。

每当巨浪冲击悬崖时,海浪卷上岩石,白色的泡沫四处飞溅,被风吹过来,冰冷的水滴打在脸上。我感觉自己像一条毫无防备的鱼,暴露在案板上任人宰割。
海浪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,波涛汹涌,场面极为壮观。这种力量令人敬畏,仿佛能在瞬间扫清世间的一切混乱。每当我站在这样的风景前,曾经生活在城市里的那种“人类很了不起”的想法,突然就显得幼稚如孩童的过家家。



随着海风逐渐变得冷冽,我转身前往与柱状节理截然相反、却同样充满魅力的景点——牛沼河口(Soesokkak)。牛沼河口是淡水与海水交汇之处形成的深潭。在济州语中,“Soeso”是指形似牛卧的水潭,而“Kkak”是指地形的尽头。
尽管风依然激起巨浪,但位于黑沙滩和淡水潭之间的牛沼河口水面却出奇的平静。
牛沼河口的魅力就在于这种鲜明的对比。这里的景色如同另一个世界,带来戏剧般的强烈反差。更何况,岩石是由熔岩冷却形成的奇岩怪石,周围的茂密森林让这里充满了神秘气息,仿佛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像这样神秘的景点,怎么可能没有传说呢?传说在清澈如翡翠的牛沼河口里曾经住着一条龙,因此过去人们称它为“龙沼”。每当夏季干旱时,村民们就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祈雨祭,祈求龙神消除干旱。
因为被视为神圣之地,过去人们不能在这里游泳,也不允许乱扔石头。然而,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乘坐皮艇或济州传统木筏“Teu”来欣赏这片风景。
在济州岛的最后一个清晨,沿着海岸线,我已经看了太多海景,所以决定将旅程的终点定在拒文岳(Geomunoreum)。 拒文岳因为森林浓密,看上去呈现黑色,因此得名为“黑色小火山(oreum)”。

顺带一提,Oreum是指只喷发过一次的火山,换句话说,它们像是那些早已在地球上“战死”的火山遗迹,犹如火山的坟墓。
当然,这是基于科学的说法。而在传说中,小火山同样是Seolmundae奶奶的作品。她真的非常了不起!不过,这次她并非有意造山,而是在搬运泥土时,不小心洒落了一些泥土,结果就成了今天的小火山。
济州岛全境有360多个oreum,其中只有拒文岳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。这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自然遗产价值,因此通常情况下,游客不能单独进入,而必须跟随自然环境解说员一同踏上探访之路。
我提前一天预约了早晨的第一次徒步旅行。约定的时间到了,三十多位游客聚集在入口,跟随导游一起进入了森林。

一进入入口,映入眼帘的是密集生长的冷杉树、扁柏和松树等各种树木。尽管微弱的光线穿透了树叶间的缝隙,但远远不够照亮整个森林。果然,这里真的可以称为拒文岳。
最初的30分钟,都是沿着上坡路前行。不过,浓密的树荫遮住了阳光,使得路上十分凉爽,正是适合徒步的好地方。
如果你期待的是像济州其他oreum那样的开阔视野,那么拒文岳可能不会让你满意。因为在探访路上,几乎没有可以眺望外界的区域,甚至在oreum的山顶,也只有一个“这里是山顶”的标志,两侧的景象像是被岩洞遮住了一样。
然而,如果你喜欢观察神秘的森林生态,喜欢闻到湿润草地散发出的清新气息,那么拒文岳绝对是避暑的绝佳去处。由于地质变化形成的风洞中吹出的凉风,简直是大自然的空调。更何况,眼前一片翠绿,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绿色是如此充满活力的颜色。
结尾 / 传说与自然之路
沿着这条蓝色的路走到了终点,我的第一次“传说与自然之路”之旅也圆满结束了。不知不觉间,我已经踏遍了济州岛的自然与故事。
仔细想想,其实关于Seolmundae奶奶的传说中,还有一个部分我没有提到。这是关于济州岛建成后,人们开始在这里生活时的故事。
据说,Seolmundae奶奶为了缝制自己的内衣,向济州人索要了100匹丝绸。每匹丝绸长约20米,而她所需要的丝绸总量实在是非常庞大。为了答谢济州人民,她承诺会为济州岛建造一座通往木浦的桥梁。
那么,结果如何呢?我们其实已经知道了。到今天为止,济州岛与大陆之间仍然没有桥梁连接。传说中,这个计划因为只凑齐了99匹丝绸,最后一匹怎么也没凑齐,所以桥梁没有建成。
不过,说句不太礼貌的话,我猜这很可能是Seolmundae奶奶故意隐瞒了这一匹,或者她根本没打算修桥。否则,怎么会恰好差一匹呢?哪怕这是个传说,听起来也有些蹊跷。
总之,济州岛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满了有趣的故事,实在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。
如果济州岛的自然风光只是单调乏味,那这些传说恐怕也不会广为流传了。可以断言,济州岛之所以充满传奇故事,完全得益于它神秘的自然环境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注定会诞生出许多有时如电影般波澜壮阔、有时如童话般温馨的故事。济州岛天生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之岛。

最后,我想推荐一款适合“传说与自然之路”旅行的美食。
我始终相信,人们的记忆会通过五感而深刻留下印象。用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头和皮肤去感受,才能让旅行的痕迹持久留存。
因此,旅行中的美食,便是“记忆的防腐剂”。虽然听起来有些奇怪,但美食确实能让旅行的记忆更加鲜明。

我首先推荐的美食是带鱼汤。你可能吃过焖带鱼,但第一次听说带鱼汤?这很正常。因为带鱼脂肪含量高,如果处理不当,容易产生腥味,所以在其他地方,人们很少用带鱼来煮汤。
但正因如此,带鱼汤可以说是“最济州”的乡土料理。选用从济州岛前海捕捞的银刀鱼,配上大块的南瓜和冬白菜,再加上一些辛辣的辣椒,这就是最纯正的带鱼汤了,它能让你感受到济州岛带鱼的独特风味。

说到济州岛的美食,黑猪肉当然不可或缺。每次去济州岛,我都会吃黑猪肉,这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仪式。如果不吃黑猪肉,总觉得这趟旅程少了点什么。蘸着浓郁的鳀鱼酱,吃上一口烤得恰到好处的黑猪肉,那个滋味,真是无以言表。
所以,这次旅行的最后一餐,我依然选择了黑猪肉。尽管午餐已经吃得很饱,但在这种情况下,我还是没有节制地继续吃。毕竟我怀着一种责任感:“今天我要好好吃,才能写好这篇旅行记。”看来我确实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。吃了五花肉,还加了一些烤猪颈肉。
回想起某次来济州岛修学旅行时,几个健壮的学生分着一盘辣炒黑猪肉的场景,这或许就是长大后独自旅行的乐趣吧。